?

2-2 我国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2-2 我国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一、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一)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质量基础设施的长足发展。 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 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技术支撑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质量基础设施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二)技术体系初步形成

1.标准体系

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TD-SCDMA、特高压输变电、数字电视、高速铁路等领域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2.计量体系

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计量技术法规体系、计量技术机构体系、计量单位制体系、量传溯源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全国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

形成了计量行政法规体系。

得到国际承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国际排名由世界第七 上升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

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具有独立完整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的国家

测量的硒和镱同位素组成被采纳为新的硒和镜原子量国际标准值。

3.检验检测

检验检测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共3.9万余家,获 得认可资格的实验室/检验机构1万余家,覆盖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农业、质检、食品、药 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航空、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服务营业年收入超千亿元。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持续强化疫病疫情、有害生 物、有毒有害物质等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性中心 实验室为骨干、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实验室体系。 检验检测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一批高精尖检测设备投人使用,一大批高水平的检验检 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壮大。

4.认证认可

认证认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 遵循国际通行规则,构建了统一规范、系统完备的认证认可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国认证机构共计480余家,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注册的认证人员5万余人,认可合格评定机构1万余家,获证组织62万余家,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90万余张,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国际化进程不断拓展

我国陆续加人国际米制公约组织(BIPM)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等30多个质量领域的国际或区域组织。

我国成功当选ISO、IEC常任理事国, 我国专家荣任1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 MF) 主席、国际认可论坛(IAF) 主席, 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技 术机构秘书处80多个,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增强。

二、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勾勒了路线图;

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扩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搭建走出去的桥梁;

新科技革命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

挑战:

随着创新突破难度变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实现技术赶超任务艰巨;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现代化进程任务艰巨;

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调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制改革任务艰巨;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提升任务艰巨。

(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

  1. 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机遇

  3.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机遇

  4. 新科技革命带来机遇

1.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质量强国概念。

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6年3月17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解决一批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国家级检测与评定中心、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7年9月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无论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还是“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都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质量基础设施是一种质量供给、制度供给。近年来,国家标 准委对标准供给进行了改革,将6000多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向社会公开,并降低标准文本收费范围与标准。在检验检测供给领域,国家推进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机构的改革,将更多事业单位主体改革为企业单位,激发了市场活力,有利于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机构发展壮大。

3.“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机遇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搭建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走出去的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探索出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走出去的新路径,开拓出了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的新境界。

 

4.新科技革命带来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1. 实现技术赶超带来的挑战

  2. 服务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3. 适应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4. 提升国际化水平帝来的挑战

1.实现技术赶超带来的挑战

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点与产业发展阶段,共同决定了后发国家技术进步和实现赶超的难度。

总体来看,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正在由“跟跑”过渡到“并跑”,部分领域开始“领跑”。

  • 技术路线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

  • 政府难以通过计划、规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创新突破的难度较大。

  • 我国还没有掌握技术的制高点,仪器设备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2.服务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

  • 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

  • 如何加快自身创新发展,服务各个新兴领域,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 智能制造、“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也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能力水平提出新挑战。

3.适应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 政府简政放权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放管结合、善管善治,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提出新任务;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提出新要求;

  •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特别是标准工具来细化落实,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能力水平提出新挑战。

4.提升国际化水平带来的挑战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合作交流,从技术层面扫清障碍,实现更深层次、更为紧密的互联互通。


 
查看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