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认证人员的能力构成

5-1 认证人员的能力构成



一、概述

广义:能力构成通常也称为能力结构(s true ture of abi) ,是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的方式。

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能力可分为通用(一般) 能力和特殊(特定)能力两种。

  • 智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 智力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 智力是能力中最主要、最一般的部分。

  • 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

为确保审核有效性,认证机构会制订程序,建立和实施人员能力需求分析与评价系统,对认证人员的选聘、培训、使用、能力评价和考核进行全过程能力管理。

二、能力

遵循:

  • GB/T 19011标准要求

  • ISO/IEC 17021-1 标准要求

  • ISO/IEC 17021-2标准要求

  • ISO 17021-3 标准要求

(一)“能力”的定义

应用知识和技能获得预期结果的本领 ——GB/T19011标准

”。

知识和技能不等于能力

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能力的衡量看能否获得预期的结果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达成一个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能力是和人们要完成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也失去了评价能力的本质意义。

(二)对“能力”的认识

1973年,麦可利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测量素质而非智力》(Test 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素质: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做出杰出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人特征。

观点:

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不合理。

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并没预期的效果。

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臆断,回归现实。

第一手资料发掘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提高组织绩效促进个人成功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 定义: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 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

能力素质的五个层次:

一知识(knowledge) :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一技能(skill) :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 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当担当某一角色时,则指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一特质(traits) :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情况下的工作状态。
一动机(motives) :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三)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方法可以帮助一个组织从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 方式、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

1.能力素质模型的提出

麦克利兰提出素质冰山模型,也称为“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总和。

以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分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易了解和测量,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

内在的、难以测量的

不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关键性的作用

  • 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

  • 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2.能力素质模型的特征和应用

(1)一个人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征和动机。

该能力素质模型展示了人员能力素质的构成,为人员能力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实施能力素质模型管理无论对于认证机构还是对于机构的认证人员都具有积极意义。

(2)能力素质模型,有以下特征:

  1. 行业特征:反映了某类行业对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

  2. 组织特征:反映了单个组织对特定人员的要求,并且细化到行为方式的程度。

  3. 阶段性特征:由于与组织经营相联系因而具有阶段性。

应用:对于认证人员能力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

应用例子:认证机构的人员能力管理应是一个结构的系统,自成逻辑,成为认证机构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手段。

(3)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

素质能力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核心工具,应用价值非常大。

任何组织都是能力的组合。

将能力素质按内容、按角色/按岗位有机组合在一起构建能力素质模型,成为一个统一的、可衡量的标准,可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为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大化和实现组织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认证机构同样可以基于以上原理构建认证人员能力管理系统。

(四)人员素质的形成

了解了素质能力模型的构成方面,我们就可以进行细化,提炼核心要素,寻找出核心 要素的应用领域,进而形成一个应用体系。

1.马斯洛5个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 (1)生理需求:呼吸、水、食品、睡眠和衣服;

  •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工作安全;

  • (3)社会需求:亲情、友情、爱情;

  • (4)尊重需求: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信心、成就;

  • (5)自我实现:价值观、创作力、责任感、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性。

2.应用

了解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人们能力构成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为对人员素 质的理解和个人行为的约束提供依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几点认知:

  • (1)人的需要通过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 (2)人的需要分层次,基础需要得到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

  • (3)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 (4)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三、人员能力水平

能力广义:包括一个人的特质和动机、价值观、行为表现以及技能。

能力狭义:仅指基于个人特质动机和价值观表现出的行为表现。

明确核心能力,并对这些能力进行清晰的定义和描述,然后进行能力分解与分级,最后形成能力水平及能力评价模型库。

(一)能力层级认知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

  • (1) 知识(knowledge):指认识并记忆;

  • (2) 理解(comprehension) :初步的对事物的领会和解释;

  • (3) 应用(application):对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应用;

  • (4) 分析(analysis):把材料分解成其组成要素部分,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加清晰,详细地阐述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 (5) 综合(synthesis):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6) 评价(eve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要求理性、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知识、技术与能力的关系

2018年新换版的ISO 19011标准对审核员的知识和技要求:“一般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纪律性和行业特点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会对能力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

1.知识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反映客观的事物的属性、联系和关系。

知识一般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也通过物化贮存于书本或其他媒体中。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两种形式:

  • 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

  • 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

2.技能

技能:是指能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

技能和技巧通过反复的练习或训练获得的。

技能和能力不同,能力体现为顺利完成一项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

技能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也体现了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差异。

3.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随着认证人员知识、技能的积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也体现了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差异。

  • (1)能力是人们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能力产物,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 (2)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是能一高力的基础。

  • (3)知识、技能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 (4)技能和能力不同。能力体现为顺利完成一项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程度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高低。

1690382509781540.png注: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因为能力是学习者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所以教学只能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而不能传授能力。
但教学可以通过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能力。

四、构建审核知识体系

基于对能力构成的研究和分析,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审核员能力构成的基础。

审核员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支撑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从知识构成的维度

知识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实性知识; 一术语、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1.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相关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事实 性知识具有以下特点:点滴性或孤立性、知识的抽象概况水平较低和基础性。 事实性知识的作用首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另外,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 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审核员至少要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相关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

2.术语、概念性知识

(1) 术语(terminology) .语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 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 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简单的理解:术语是某种学科的 专门用语,如数学中的微分、积分,物理学中的原子和电子,语言学中的元音、辅音等。 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专业性,术语是表达各个专业的特殊概念的,所以通行范围有限,使用的人较少。 一科学性。术语的语义范围明确、准确。它不仅标记一个概念,而且使其精确,与 相似的概念相区别。 一单义性。术语与一般词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单义性,即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是单义的。有少数术语属于两个或更多专业,如汉语中“运动”这个术语,分属于政 治、哲学、物理和体育4个领域。 一系统性。在一门科学或技术中,每个术语的地位只有在这一专业的整个概念系 统中才能加以规定。 (2)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在一个更大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分类和类别的知识; -原理和通则的知识; ——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因为各类认证活动中与标准有关的述语、概念性知识非常庞大,而对这一部分知识的 撑握又是知识体系的基础,所以,在知识体系构建中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3.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办”的认证创新问题。体现了认证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合理性。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程序的有效实施是认证结果有效的基本保证。

4.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

(二)从技能掌握的维度

关于技能,概念上主要是指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

技能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技术类、管理类、人际互动等。

技能从本身特性上可以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等。

技能训练是审核员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技能的获取可以通过正式教育、训练、非正式学习和工作经历等。

熟练掌握多种技能是审核员的基本功,以确保其胜任审核任务及胜任审核组内所承担的角色。

(三)从实际应用的维度

审核员在构建必要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做到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达到预期结果。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 一“了解”指知道得清楚(一般重在know-what) 。

  • 一“掌握”指熟知并能运用(不仅要know-what, 还要know-how; 不仅是知, 而且会行) 。

  • 一“熟练”指熟知并运用得顺手,用得很熟练,不生硬。

  • 一“精通”指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并能融会贯通(不仅要know-what, know-how, 还要know-why, know-who, 还要能够运用自如) 。

1690382509781540.png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审核员需要通过努力,构建自身的审核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审核员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将自身已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审核的实施,同时努力进取保持学习的状态,随时跟踪最新管理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库。


 
查看题库